2019年9月17日下午3点,著名历史学家、台湾大学教授高明士先生应邀在澳门永利101报告厅作了题为《宾贡科与贡举制度的创立—东亚士人共同出身途径的由来》的学术讲座。讲座由院长刘安志教授主持,朱雷教授出席讲座,我校及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相关专业的师生到场聆听。
高明士先生首先介绍了本次讲座议题的缘起,指出隋代开皇七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此前隋朝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变革,此为平陈战争的准备工作。其中就涉及到选举制度的变化,但这方面的研究因史料不足而难以深入。本次报告的题目,正是基于以上研究难题展开的。高先生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研究思路,能够在方法论上对青年学生有所启发。他指出,中古史的研究最好是从小处着眼,同时要具备宽广的学术视野,在史料方面我们应该特别重视墓志等出土材料和域外文献。
一般认为科举创立于隋朝,此说无误。但以为隋朝设置进士科,就是创立科举,这个说法就需要检讨了。隋唐官方文献中并无“科举”一说,而是使用“贡举”一词。可是传世文献中,并无隋代创立“贡举”制度的记载。高先生指出隋朝开皇七年创置的贡举制度共设三科,即秀才、明经和“宾贡”科。秀才、明经此前就已存在,“宾贡”科的设置正是改革的新意所在。他通过《房玄龄碑》、《常鸿墓志》等材料,证实了隋代“宾贡”科的存在。他认为,这是为了对抗门阀社会而创立的一个面向社会中下层人群的人才选拔制度。隋炀帝时,将“宾贡”科改为了“进士”科。
值得关注的是,唐穆宗长庆年间,消失的宾贡科再次出现,但这是专供外国士人参加唐朝贡举之科目,已然具有了完全不同于隋代的社会意义。高先生认为,唐王朝由于中央威权低落,地方藩镇跋扈,为巩固中央声望,乃敦睦四邻,而有重建宾贡科之举。宾贡科让外国士人,可与中土士人一样同享进士科的荣耀,因此吸引众多外国士人前来参加,以来自朝鲜半岛的新罗人与其后的高丽人上榜最多。该制度一直延续到了明清时期。因此,宾贡科为东亚士人提供了可以交集的管道,让他们具备了共通的文化教养,这对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讲座结束后,朱雷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重点强调了高明士先生在史学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随后,在场师生围绕着唐代文人干谒、唐宋书院以及“宾”在中古史上的概念变化等问题,与高明士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高先生的讲题是“以小见大”的典范之作,令在座师生获益匪浅。
(黄京、张恒 撰稿)